魏晋南北朝时期,历经四十余个王朝二百多个君王当政。由于政治环境的动乱与各朝政权的急剧更替变迁,儒家思想逐渐失去了统治的力量。在这种环境和社会思潮影响下,使这期间的文学得到了比较自由的发展。
        诗歌是这一时期文学的主要形式,在汉代乐府民歌和群众性创作的基础上,五言诗得到了巩固和发展,从建安、正始、太康、永嘉到晋末,诗歌随时代兴衰而变化,呈现了不同的风格。特别是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,他们运用带有民间歌谣特点的五言诗形式描写社会动乱的现实,歌唱建立统一局面的理想,这就形成了后世所说的“建安骨风”。是富有创造精神的。
        魏废帝正始年间,司马父子用血腥手段排除异己,这时黑暗恐怖的环境和政治上的高压,使以山涛、嵇康、阮籍、向秀、刘伶、阮咸、王戎等所谓“竹林七贤”为代表的文人对西晋王朝不满。他们寄情于山水之间,表现出虚无玄想的倾向。只有嵇康、阮籍还保持了建安的传统。
        西晋王朝的没落颓废,导至了文学的没落。太康中虽有三张、二陆、两潘、一左号称文章之中兴,实际他们的作品偏重雕琢,内容贫乏。唯有左思尚能抒写自己的抱负,批评社会弊端。
        永嘉年间,以刘琨和郭璞为代表的诗人写国家之痛,抒愤世之情。在诗史上有永嘉之称。
        从西晋建立到东晋灭亡的一百年间,玄言诗和形式主义诗歌盛行。只是到东晋末年,陶渊明才一洗当时玄言的风气,使诗歌重新回到清新自然的境地。
        南北朝时期,南方由于经济、文化的发展和繁荣、文学的主要趋势一方面是语言技巧和声律的进步,同时,又是形式主义文学的兴起。
        齐时诗文更盛,当时作诗要注意四声的分别、平仄的性质和双声叠韵的作用,从此诗人无不倾心于诗歌形式的讲求,使当时的诗风更加颓废、轻艳和浮靡。但从诗歌的形式上说,这种新体诗的制作,却是由汉魏古诗过渡到唐代近体诗的重要桥梁。
        魏晋南北朝的散文也处在不断变化发展的时期。魏代的散文在汉代散文的基础上逐渐向清新通脱方面发展。魏晋之交,嵇康、阮籍愤世疾俗,佯狂避世,他们的文章锋利、泼辣,富有战斗性,但也流露出受老庄思想影响的消极因素。晋初的散文大都清爽自然,不多修饰而情味隽永。东晋末年的陶渊明更发展了这种文风,然而其文更加朴实自然和接近生活。
        魏晋六朝的赋比之汉代有了发展。赋中突出地增加了抒情的成分,汉赋旧有的对话形式不再被普遍采用,更多地是运用抒情的直接描写的方式,而且以短赋为主。同时,在汉末逐渐发展起的骈体文,到六朝则盛极一时。
        魏晋南北朝时代的玄风,特别是道教、佛教的广泛传播,形成了侈谈鬼神,称道灵异的社会风气,于是产生了许多志怪小说,内容十分庞杂,有的记述地理博物的琐闻,有的炫耀正史以外的历史传闻,有的则讲说鬼神怪异的迷信故事。除志怪小说之外,当时由于士大夫崇尚清谈,讲究言行举止,品评人物的风气很盛,于是有人把一些知名人物的言行、轶事汇集起来,编成了轶事小说。它对后代的笔记小说也有很大影响。
        总之,魏晋南北朝时代是文学的自觉时代,这一时期的文学处在不断变化发展时期,在中国文学史上放出了光彩。



Copyright 神州共享 京ICP备09053905号